医院介绍
十堰市太和医院(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)设有三个院区,主院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2号。医院创办于1965年,建筑面积达到35.7万平方米,是一所集医疗、保健和科研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同时也是十堰市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医院。
该机构是国家级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培养基地,同时也是国家康复护士临床建设基地、高级卒中中心医院、中国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基地,以及中西部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。此外,它还作为湖北省小儿先心病治疗基地、湖北省产前诊断中心定点机构和湖北省听力诊断定点医院。该机构多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、全国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历史发展
1965年,医院的前身——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附属医院成立。
1967年,医院从郧县黑石窖迁至十堰市。
1983年,附属医院与武汉医学院的行政管理分离,并更名为郧阳地区人民医院·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附属医院。
1993年,该医院被认定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。
1995年7月1日,医院正式改名为十堰市太和医院·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。
2016年,医院更名为西安交大医学部附属医院。
医疗设施
医院设有3540张床位,配备有PET-CT、128排CT、IGRT直线加速器、10M回旋加速器、高通量基因测序仪、美国GE公司的核磁共振设备、数字减影摄像机(DR)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彩色超声仪、骨密度测量仪、心电图机、肌电图仪、脑电图仪等一系列医疗设备。
研究成果
近年来,医院的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进展,共有249项通过了评估,其中197项获得了教育部、卫生部以及省、市的科技进步奖。医院还承担了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,以及7项科技部的专项规划和973/863子课题。
学术著作
近年来,医院在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了10546篇论文,其中包含663篇SCI论文,以及出版了813部专著。
临床教育与研究中心
医院是武汉大学医学部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,同时还是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、全科医师培养基地以及康复护士临床建设基地。此外,该医院还是武汉大学医学部、福建中医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教学医院。医院内设有两个国家级中医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,一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(人胚干细胞实验室)以及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。
科室设置
医院设有多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,包括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消化内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肾内科、血液内科、肿瘤科、感染科、内分泌科、风湿科、普外科、骨外科、手足显微外科、整形烧伤科、神经外科、心胸大血管科、泌尿外科、男科、重症医学科、麻醉科、疼痛科、妇科、产科、儿科、皮肤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、眼科、中医综合科、检验科、超声科、输血科、核医学科、营养科和病理科等。
特色专科
一、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康复医学。
二、国家级重点建设的专科为针灸科。
三、湖北省的重点学科包括内科学、外科学和麻醉学。
四、湖北省的临床重点专科包括:消化内科、神经内科、呼吸内科、心脏内科、风湿免疫科、肾病内科、老年医学科、感染科、普通外科、神经外科、骨外科、妇科、产科、儿科、眼科、皮肤科、耳鼻喉科、康复医学科、新生儿科、泌尿男科、重症医学科、麻醉科、放射科、检验科、药学部、病理科、输血科以及临床护理科。
医疗优势
一、优势病种包括:先天性心脏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、严重心律失常、脑血管疾病、颅内感染、癫痫、变性疾病、神经症、面肌痉挛、眼睑痉挛、Meige综合征、胆道恶性肿瘤、食管癌、消化道早期癌、急性和慢性肾衰竭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(MODS)、重度蜂蜇伤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TTP)、严重农药中毒、顽固性心力衰竭、肝硬化及顽固性腹水、肝肾综合征、肺癌、支气管哮喘、白血病、淋巴瘤及各类贫血。
二、优势技术包括:细胞治疗、断肢再植、介入放射、创伤修复、康复医学、肿瘤防治、外科腔镜、内窥镜诊疗、微创外科、骨髓移植、试管婴儿、经锁骨下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、左右心导管检查与造影、经球囊二尖瓣成形、心内电生理检查、射频消融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、脑脊液细胞学检测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、内镜黏膜下切除术(EMR)以及胃造瘘术(PEG)。
挂号时间
上午7:30至12:00;下午12:00至17:30。周六和周日照常营业。
门诊时间
上午8点到12点,下午2点半到5点半。周六和周日正常开放。
急诊时间
全天候提供服务。
乘车路线
公交路线
您可以乘坐4路、5路、8路、10路、15路或29路公交车,在太和医院站下车即可到达。
分支机构
十堰市太和医院东院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立交桥以东。
医院 · 516多所试管婴儿医院
医生 · 2497位试管婴儿医生
同龄 · 100万姐妹试管好孕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