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介绍
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(亦为三峡大学人民医院)设有三个院区,主院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湖堤街4号。该院成立于1879年,占地53亩,业务用房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。作为一所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,它集医疗、科研、教学、预防和康复于一体,是宜昌市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医院,还是三峡大学的教学医院、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、德国路德维希堡医疗集团的友好医院,以及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。医院曾多次获得“国际爱婴医院”、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湖北省文明医院”、“湖北省文明单位”、以及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。
历史发展
1879年,宜昌市的诊疗所由一位苏格兰人创办,这是医院的前身。
1901年,苏格兰福音会普济医院作为医院的前身创立。
1946年,湖北省立宜昌医院的前身成立。
1949年,湖北省立宜昌医院与普济医院、仁济医院等医疗机构合并,随后更名为宜昌市人民医院。
1962年,医院更改名称为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。

医疗设施
医院设有1700张床位,配备有光子双源CT、大孔径3.0T磁共振成像仪、ECT、数字平板减影血管造影仪(DSA)、手术导航系统、高清3D腹腔镜、高清胸腔镜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、电子超声内窥镜、光子智能平台及钬激光等先进医疗设备。
研究成果
在过去的五年中,医院共立项184个科研项目,获得省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励45项,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和77项实用新型专利。
学术著作
在过去五年中,医院共发表科研论文1299篇,其中SCI收录的论文有87篇。
临床教育与研究机构
医院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,同时也是三峡大学的教学医院以及省内外十余所高校的实习基地。此外,它还是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设有神经再生与修复实验室。
科室设置
医院设有多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,包括内分泌科、消化内科、心血管内科、神经内科、血液内科、肾内科、肿瘤科、风湿免疫科、神经外科、普通外科、烧伤整形外科、甲乳与小儿外科、泌尿外科、心胸外科、血管外科、骨科、妇科、产科、儿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老年病/全科医学/中西医结合科、眼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、皮肤科、重症医学科、急诊医学科、康复医学科、麻醉科、疼痛科、中医科、超声影像科、药学部、检验科、输血科、病理科、核医学科、放射科、病案科、临床营养科等科室。
特色专科
一、湖北省的临床重点专科包括:内分泌学科、神经学科、骨科、烧伤与整形外科、妇科、产科、儿科、重症医学科、康复医学科、急诊医学科、麻醉学科,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护理学科。
二、宜昌市的临床重点专科包括:消化内科、老年病与全科医学、中西医结合科、心血管内科、血液内科、肾脏内科、神经外科、普通外科、泌尿外科、心胸外科、妇产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、皮肤科、风湿免疫科、超声影像科、放射科以及药学部。
医疗优势
一、优势病种包括:四肢各个部位的骨折、肌肉和肌腱损伤、神经血管损伤、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失衡、急性溶血、复杂的急性肾功能衰竭(ARF)/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(MODS)、感染性休克、急性胰腺炎、挤压综合症、乳酸性酸中毒、肝功能衰竭、脊椎骨折和骨结核、脊髓血管畸形、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或心脏病、红斑狼疮导致的多脏器损害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肾病综合症、原发性高血压、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输卵管系膜囊肿、急性和慢性泌尿系感染、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、间质性肾炎、肾小管疾病、糖尿病肾病、狼疮性肾炎、紫癜性肾炎及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。
二、优势技术包括:拇甲瓣移植、足部第二趾移植用于拇指再造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、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、内镜下胆总管取石、鼻胆管引流、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引流、胆道良性狭窄扩张、慢性胰腺炎的胰管支架置入、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套扎硬化、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挖除、全层切除和隧道切除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、经皮二尖瓣狭窄成形、主动脉夹层的覆膜支架植入、主动脉球囊反搏、经皮肺穿刺活检、经皮胸膜活检、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活检、动脉瘤弹簧圈植入、颈内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、颅内动脉夹闭,以及脑干与髓内肿瘤的显微切除。
挂号时间
营业时间为上午8:00至12:30,下午14:30至17:30。周六和周日照常营业。
门诊时间
工作时间为上午8:00至12:30,下午14:30至17:30。周六和周日照常营业。
急诊时间
全天候提供服务。
乘车路线
公交路线
在火车站搭乘B28路、28路或B3路公交车,在夷陵饭店站下车,步行240米即可到达。
分支机构
医院的点军院区(康复分院)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五龙大道五龙村。
医院 · 516多所试管婴儿医院
医生 · 2497位试管婴儿医生
同龄 · 100万姐妹试管好孕群